过去几个月,大多数旅美的中概股们经历了其上市以后最为艰难的时光。中概股ETF-KraneShares价格接近腰斩,而未被纳入指数的部分小市值中概股股票更是风雨飘摇。
根据Choice数据,269家被列示为中概股的企业中,过去一年最大回撤超过90%的股票多达10只、143只股票的最大回撤超过50%,大如阿里巴巴,中国人寿,网易等中概蓝筹,最大回撤也超过了30%。
更有甚者,如金正环保2018年双收增长85%和178%,优信双收分别改善69%和44%,两只股票在过去一年最大回撤却分别为82%和80%,基本面与市场价值严重背离。
过去一年,针对中国和美国同类企业的“歧视”无处不在,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哪些股票被错杀和低估?不如让我们进行一番总结。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最直观的对比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一个是美股最大的上市公司,一个是中概股最大的上市公司。亚马逊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为80倍,阿里巴巴为35倍。亚马逊的总市值9879亿美元,对应阿里4563亿美元,两者完全不成正比。
然而两者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
两家公司最大的两项业务支柱惊人地相似:阿里有着中国最大的电商淘宝天猫,亚马逊有着全美最大的电商亚马逊网;阿里有着全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公司阿里云,亚马逊有着全美最大的云计算业务AWS;亚马逊自建的物流中心和一日达业务代表着亚马逊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阿里旗下天猫投资的菜鸟网络则成为了阿里联通所有主流物流公司,通达终极业态模式的大门。
即便两者的代言人,马云和贝索斯都极其相似:他们的社交名流属性远超过商人,一副玩世不恭的外表下,藏着的是无与伦比的创业精神与危机意识。